「進攻贏得觀眾,防守贏得總冠軍。」by Phil Jackson, Ex-Coach of Chicago Bulls & Los Angeles Lakers.

曾帶領芝加哥公牛隊達成兩次三連霸,及執掌湖人隊兵符時拿下睽違 11 年之久的冠軍獎盃,並完成三連霸及任內 11 年五冠成績的“禪師”Phil Jackson,曾說過「進攻贏得比賽,防守贏得總冠軍。」這句名言,為的是讓每個人在欣賞球隊進攻才華的同時 (尤是在三角進攻無人不知、誰人不曉的情況下),不讓觀眾們忘記他們另一面防守的強大。

讓我們來看看 Phil Jackson 在執掌芝加哥公牛與洛杉磯湖人兩隊奪冠球季的得失分比:

芝加哥公牛

洛杉磯湖人

球季

場均得分

場均失分

勝分差

球季

場均得分

場均失分

勝分差

1990-91

114.6

105.2

8.57

1999-00

107.3

98.2

8.41

1991-92

115.5

104.5

10.07

2000-01

108.4

104.8

3.74

1992-93

112.9

106.1

6.19

2001-02

109.4

101.7

7.15

1995-96

115.2

101.8

11.8

2008-09

112.8

104.7

7.11

1996-97

114.4

102.4

10.7

2009-10

108.8

103.7

4.78

1997-98

107.7

99.8

7.24

 

 

 

 

兩隊於進攻和防守兩端的表現上,在全聯盟當中皆可排到前十甚至前五的位置,尤以芝加哥公牛最為恐怖,六次冠軍中有三年是平均勝分達十分以上,更有一年讓平均失分壓低在 100 分以下,實在是令人佩服的數據。雖然在湖人隊期間並無任何一年平均勝分為 10 分以上,但其中一年平均失分更壓低為不到 99 分,也是夠令人震懾的。而近年以綠色神盾著稱的波士頓塞爾蒂克,更是在捧金盃的那年,有著場均得分 110.2、場均得分 98.9,平均勝分 9.31 分的傲人成績。這些數據,都在在表現出一支球隊若要達到最後的成功,除了進攻面外,防守更為重要。

怎麼說呢?若有常看 NBA 電視轉播的朋友一定會常聽到,球評在一隊守不住又攻不進一次攻守交替的同時,說道「這來回就是四分的距離」如此的話語,自己被得了兩分 (甚或是三分),卻又無法填平這個差額,不就是四分的差距了嗎?我們更可換個想法來看,若自己拿不下分數,但也守住對方使之不讓取分,這時是不是至少還是個打平的狀態,我得不了分你也別想得分,雙方還是在同一個起跑點上,這更說明了防守的重要性。

而且,相較於進攻,防守面更多是著重在精神面的執著與經驗的累積,並且需比進攻要做更多的功課。有打球的朋友都知道,進攻算是主動的一方,而防守則是被動的一方,所以總的來說,防守方通常都會比較吃虧。因此,防守者該如何化被動為主動,只能講求於對進攻者有多少的了解,包括習慣動作和放球點,讓進攻方無法隨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方式或節奏進行,或者在哪個角度或區域的命中率相對不佳,逼迫進攻者往那幾個地方做攻擊,這些都是要多加做功課的地方。另外是經驗的累積,做了功課知道該怎麼做之後,防守者就需要利用經驗,實踐出對進攻方有所干擾並造成困擾的動作。

另外,關於精神面,其實也就是磨耐性,在美國大學籃球 NCAA 當中,其進攻時間長達 35 秒之久,這是為什麼呢?特地這樣的原因在於,國際籃球規則及 NBA 當中的進攻時間皆為一般正常的 24 秒,若在 NCAA 當中,進攻時間 35 秒都可以守好的話,那 24 秒也不成問題了。也就是說,進攻方擁有較多的進攻時間,意即他們攻擊的嘗試時間較長,嘗試機會也相對可以較多,如此防守方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在於“阻止”進攻方進攻,防守最大的要點就是不能急躁,因為一個人的急躁可能就會造成防守隊型的大亂,而有了漏洞,讓對方有機會可以輕易取分。

而且,小編認為防守比進攻有趣的在於,防守並不能被數據化,雖然有人會說那抄截和阻攻不都算防守的數據面嗎?雖然還是要靠防守者的判斷準確度和經驗,但有些也是取決於團隊防守的成功。像是抄截數字多,有可能是因為團隊在防守時較經常在某一邊或某一位球員的那邊設下陷阱,讓對方不得不的傳往那邊,造成傳球上的失誤;抑或是阻攻方面,是憑藉著隊友第一線的站位,讓對手只有一條進攻路線可以選擇,而有了很好的封阻機會。另外一點,不能被數據化的原因為我們前段所提到的,防守是極依賴精神面的一門技術,若禁區內有名不論一對一或是補防封阻能力很強的選手 (如現在的 Dwight Howard、Serge Ibaka、Tyson Chandler、Josh Smith,以前的 Dikembe Mutombo、Alonzo Mourning 等人),多少會造成進攻方心裡的壓力,而有可能會較取向於外線跳投,影響到命中率;或是有一名空間感很好,協防和補防能力極佳的球員 (如現在的Shane Battier、Jared Jeffries、Nick Collison,以前的 Charlie Ward、James Posey、Dennis Rodman 等人),都會讓擅於切入的球員們心中多少蒙上一層陰影,因為一個進攻犯規不僅僅是讓出球權,更會增加個人一次犯規,並且受傷的機會也因身體碰撞而相對提高,這些種種,都會讓進攻方在攻擊時心中產生影響,也隨之表現在命中率上。

隨著 NBA 2001-02 球季的開始,NBA 也允許了聯盟當中區域聯防的使用 (以及防守三秒的輔助規則),一方面是為了和國際賽事接軌,讓球員們習慣一而再再而三的補防出現,另一方面則是讓陣中沒有防守大鎖球員的球隊,也可以靠著團隊防守而打出一片天,更增加了聯盟各個球隊戰術的多樣性。

防守,不僅僅是在於讓持球者感到難以進攻,而是讓全隊的進攻進一步的被破壞,重點進攻球員拿不到球,迫使進攻技巧較為拙劣的球員做攻擊;或是重點進攻球員即使拿到球,卻被迫於做出不是他動作的進攻技巧,這都不是用三言兩語或是看最後的數據統計可以了解的。防守,是門藝術,不僅僅是技巧,更是心理戰和經驗的累積,下次我們再來介紹幾位以防守所著稱的球員,最後,讓曾經帶領 UCLA 大學十二年,並拿過十屆美國大學籃球賽 (NCAA) 冠軍的美國大學籃壇傳奇教練 John Wooden 來告訴我們,防守的真諦:

圖/網路

文/Jason

arrow
arrow

    li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