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榮獲奧斯卡等多項重要大獎提名與肯定的紀錄片《尋秘街拍客》,就像同樣備受推崇的《尋找甜秘客》(Searching for Sugar Man,2012)一樣,都是在導演的帶領下逐步揭開一位傳奇藝術家的神秘面紗。誠如英文片名所示,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1926-2009)正是約翰.馬魯夫(John Maloof)和查理.希斯可(Charlie Siskel)兩位導演鏡頭下的紀錄對象,也是貫穿整部電影的核心人物。只是,薇薇安.邁爾到底是誰?

故事發源於2007年的冬天,身兼房地產經紀人、舊貨商人和歷史學者數職的約翰.馬魯夫,在一場拍賣會中買下一箱3萬多張的底片。從小跟著父親在跳蚤市場打滾的約翰,在整理時馬上意識到這批底片的價值,這也促使他開始四處搜集同一作者的底片。不過他雖然知道底片拍攝者的名字,卻始終無法從Google搜尋到任何相關訊息。於是,或許是好奇心作祟,也或許是作為商人的靈敏嗅覺,約翰決定踏上尋找薇薇安身世的旅程。故而推動劇情進展的人根本不是薇薇安,而是約翰。

從電影初始,約翰就時常遊走於鏡頭內外兩端,他既是拍攝者、也是採訪者。約翰不斷拋出各種疑問,再逐步訪問曾和薇薇安有過接觸的人,並從他們的回答中推理出自己的結論。是以觀眾看到的薇薇安是個未婚沒有小孩、個性冷僻、行為古怪,擁有黑暗過往且十分注重隱私的神秘女人,誠如電影開頭各個受訪者所形容的那個模樣。這些詞彙狀似具象,卻又十分零碎且片段,如同一片片的拼圖。沒錯,與其說《尋秘街拍客》意在尋找薇薇安,更正確來說,其實是在拼湊、創造出一個薇薇安,一個符合大眾對「藝術家」的想像的薇薇安。

據影片所示,約翰之所以能掌握到關於薇薇安的線索,是源自於一則訃聞;換言之,不論是約翰在尋找的薇薇安,或者是爆紅成為知名攝影師的薇薇安,都是已死之人。死者自然無法說話,也不可能有自主意識去處理自己的作品。薇薇安一生中拍攝過大量的照片,卻未曾公開發表,很多底片更是留藏在箱子裡不見天日,是以當約翰把薇薇安的底片沖洗成相片時,曾說:「這是薇薇安自己都沒看過的作品。」這句話十分弔詭。縱使那些相片是薇薇安所拍攝的,卻沒有經過她的檢視、挑選或編輯,因此最終沖洗出來並展現在大眾面前的相片,真的稱得上是薇薇安的作品嗎?又或者,觀眾能從這些作品中接收到薇薇安意欲傳遞的訊息嗎?

這就好比張愛玲的遺作出版後所涉及的爭議;不,這個比喻不是很恰當,因為張愛玲生前早已出版過許多作品,並累積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可是薇薇安的作品發表以至於成名,完完全全是在她過世之後的事情。薇薇安的友人在受訪時就說:「我想她可能會覺得受侵犯,她不會讓這種事發生。」當然,她的話並不能代表薇薇安的意見。不過彷彿是為了堵上悠悠眾口,約翰特意找出薇薇安的信件,證明她曾想透過相館將作品印製成明信片、公開發售,藉此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片中有一幅薇薇安的自拍照讓我印象深刻,照片中只有一顆放置在草地上的金屬球體,仔細一看,球面上映照出來的小小人影正是薇薇安,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巨大影子,那當然也是薇薇安。知名作家、評論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認為:「我們永遠無法從一張照片理解任何事情,」她更進一步說明,「相機所表述的現實必然總是隱藏多於暴露。」如同那張自拍照,固然影中人物是薇薇安,卻沒有任何一個身影可以等同於現實中拿著相機的那個薇薇安。由此看來,《尋秘街拍客》所找到的薇薇安究竟是誰?充其量只能說是約翰眼中的薇薇安罷了。

撰文:張冠倫

arrow
arrow

    li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