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其實是一部蠻有意思的電影,它明明可以很狗血地煽情催淚,卻一反常態的以看似單調平凡的生活細節,來刻畫香港低下階層的社會百態與本土電影工業的遷移轉變,且毫不矯飾虛假。它是屬於純粹的港式在地文化的範疇,卻透過真摯的人性情感來打動撞擊所有觀眾的心,觀影時的眼淚是很自然的被誘發出來,因為它觸及人們心中深藏的脆弱敏感,在短視近利的現今社會,這種故事愈發難能可貴。



劇情講述桃姐(葉德嫻 飾)為Roger(劉德華 飾)的家族工作了整整六十年,伺候過老少五代人,如今年事已高還中風,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將她送到養老院。Roger面對這位一直陪在他身邊的人漸漸衰老的同時,心中也產生不同的感觸,兩人間的溫暖從這時才開始真正展開。



我認為《桃姐》可能是導演許鞍華創作生涯最圓熟的作品,影片延續著她過去《天水圍的日與夜》的寫實描寫低下階層的紀錄片質樸風格,以及《女人四十》關於老年照養、社福議題還有淡淡的幽默喜趣。許鞍華將其最擅長的人文關懷題材發揮到極致,不刻意強化戲劇性,卻自然流露細膩真情。



她厲害之處是以靜謐恬淡的編導手法,處理許多可能會被導向很煽情的部分,例如中風後的桃姐其實需要更多的照料,但始終兩人為主僕而非母子,Roger並不會侍奉如至親般矯情,所以當桃姐已經不良於行需要Roger推她到公園時,電影終究沒讓原為主僕的兩人演出不合情理的反哺侍親至孝,而是一種對於長輩親友的關懷呵護這點就很合乎人性。而這部電影的情感處理越淡然,內在的情緒反而卻益發濃烈。



我很喜歡導演加的一些橋段,例如一幕男主角劉德華與徐克、洪金寶本尊扮演的人物,聯手作戲跟電影公司老闆要求提高增加預算的橋段(難道是《通天神探狄仁傑》?),那種虛實之間的味道,其實相當微妙。類似的還有Roger帶桃姐去參加首映,當中的大明星與導演例如羅蘭、寧浩都飾演真實的自己,從葉德嫻口中聽到她讚美這些大明星,總有一種似真似假的趣味性。或是一幕Roger的好友們一起打電話給在老人院的桃姐那種昨日兒時年少的溫馨回憶都一一湧現感人到逼出了我難得的眼淚



不過電影很大一部分是描繪香港老人院的生態,許多被家人丟去照養的老人家,在那陰暗幽閉的空間,逐漸蕭瑟孤寂的苟活著,彷彿編導藉由桃姐的眼來關照這個被社會遺棄的角落,更藉由假慈善團體與藝人的探訪,針砭時下這些虛偽做作的商業化行為。電影裡秦海璐扮演的老人院的主任一角,在春節自願留下陪伴無法返家的老人,卻在被桃姐問起身世時,沉默以對,似乎又是另一段難以啟齒的私事,電影無法瑣碎的帶到每個角色,卻都能用一個小細節呈現每個角色的背景,且留有想像空間。



不過電影的成功,有很大的部份是靠兩位主角的洗練扎實的表演功力。身兼出資者與男主角的劉德華飾演的李恩霖個性精明嚴謹、一絲不苟。劉德華於片中很多時候都是很淡然的表演風格,讓人看到他迥異於以往的內斂演技。雖然發揮空間不若葉德嫻那麼寬廣揮灑,但無論是眼看桃姐日益衰老的不捨或是叮嚀她於老人院生活的關心,華仔從眼神、臉部肌肉到心境的細微變化,完全脫去明星浮華的氣質,極為精確動人,尤其一場看著葉德嫻整理從小的回憶物品,那種眼底盡是辛酸感慨的複雜情緒,實在扣人心弦,金馬影帝實至名歸。



而葉德嫻理所當然是全片的重心,她不僅以《桃姐》這部片成為香港有史以來第一位威尼斯影后,也如願在去年金馬封后。她在戲中扮演一名盡心盡力照顧一個家族整整六十年的老傭人,葉德嫻可說舉手投足盡是戲,看似平淡實則拿捏的恰到好處。她將戲中角色從身體健朗逐漸到衰老中風的轉變,刻劃的層次分明。幾幕面對劉德華那種難捨掛念,又不願讓其擔憂的情緒轉折,更是詮釋的細膩且不著痕跡,尤其是百般心緒藏心底的那種眼波流轉,實在是爐火純青。難得的是,從頭至尾她再苦都沒有掉過半滴眼淚,但坐在銀幕下的觀眾早就哭的淚流滿面,這種功力放眼當今港台也無人能及。

 香港影壇去年因為有《桃姐》這樣一部作品,那份純粹港式的人文情懷,還能被努力的延續著,這點其實更具意義

電影資料

導演:許鞍華
演員:劉德華、葉德嫻、秦海璐、秦沛
上映日期:2012-03-09
發行:山水國際娛樂

電影預告


影評撰文Alan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li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