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鑑於國片當紅,其中《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更是在台港兩地賣翻天,就讓我們一起沾沾這個光,來看看國內籃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洋將」。

NBA依舊封館中,讓各位籃球迷們在生活中少了點樂趣,幸好我們台灣的籃球,從前陣子的瓊斯盃、亞錦賽,到近日的花蓮觀護盃、11月9號晚上將特別舉辦的臺北籃球之夜,乃至於各隊如火如荼的測試洋將等比賽、新聞,讓我們生活中的籃球話題,不至於貧乏到可憐......。

(圖為SBL前洋將,由左至右分別為:湯瑪士、桑德斯及艾倫。)

目前SBL的七隊皆為即將開打的第九季超級聯賽挑選適合的洋將,日前剛好有籃球媒體前輩對前SBL的洋將們做過調查,發現SBL在挑選洋將上和世界各地的趨勢都較為不同,SBL的球隊大多是挑選適應力及配合度較好或身高較高的球員,而非能力當先。

聘請洋將其實就小弟看來,對台灣籃壇當然是好事,以歐美的訓練方式比對到我們國內籃壇的球員身上,在爆發力和對抗性上是最明顯差距的地方,而且這些洋將很多是已經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層級磨練過,經驗上也相對要豐富許多,他們帶著這些不同之處來到台灣,能與我們的球員有所交流,不會讓我們只侷限國內的環境,這必然是種加分。

在此也順帶說明目前SBL對於外籍球員的規範,從一開始的倒數三名球隊才可聘傭非亞洲球員、身高必須低於200cm、薪資無上限、賽季中途不能更替洋將等條款,修訂到現在最新每隊皆可聘請,但有身高205cm、薪資上每月US$10000以下的限制。

而這些,也讓小弟想起,當年那些叱吒台灣籃壇的那些洋將們......。

說到台灣籃壇的洋將,少一輩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其實早在SBL這個半職業的籃球聯盟之前,台灣其實是有過職業籃球聯賽的,那是民國八十二年八月的事了,而且當時是一開始就有洋將的引進。


(當年以“酷斃啦”口號為諧音取Cu-Bi-La,同時也是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的簡稱,LOGO人物由知名漫畫家蔡志忠用紅孩兒為主,顯示籃球的熱情。)


民國八十二年八月四日,中華職業籃球聯盟(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宣布成立,簡稱CBA。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十八日,熱身賽正式開打,由宏國(象)、泰瑞(戰神)、幸福(豹)、裕隆(恐龍)、宏福(羚羊)五隊參賽,但到八十三年九月球員註冊截止日到期之時,宏福並無參賽,最後是四隊參與。直到職籃二年(1995-1996球季)才加入宏福及中興(後更名達欣)等兩支新球隊。爾後中華職籃規模維持六隊,直至職籃五年(1998年未完球季)中華職籃解散為止。

而在外籍球員的規範上,聯盟開放各隊引進四名外籍球員,可同時上場兩名;後又增加「華裔選手」條款,各隊除前述不具所謂「華人血統」的「洋將」外,另可聘用一名具有「華人血統」的「華裔選手」,各隊除緣此條款引進中國大陸及香港等地出身的好手,如張學雷、陳政皓、翁金驊等人以外,還有若干位所謂「混血」的「華裔選手」曾出現在中華職籃的賽場上。另外,職籃的洋將政策上,一開始沒有做任何身高限制,以致於各球團每年競爭請長人洋將,宏國與裕隆都曾聘請七呎長人洋將,職籃四年才訂立規則,洋將限高208公分。

現在,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當年CBA職籃元年的球隊簡介及甫在台灣亮相的那群洋將們:

1. 幸福水泥豹:民國七十六年贏得台灣省主席杯冠軍後,七十七年元旦正式成立甲組球隊,並向全國籃協註冊在案。賴國弘、洪長青、曾義欽、林信華、吳志偉、朱自清等好手,與前國王球探,也是推薦陳信安赴美的買利嘉,皆出自於此。

外籍球員:

a. 東尼(Tony Block):身高208公分、體重93公斤,出身於NCAA第一級美國猶他大學(Utah University)的東尼,是幸福水泥隊中唯一的白人球員。主打中、前鋒的他,雖然在速度及跳躍能力上並不算頂強,但憑著充足的經驗及冷靜的思路,還是在國內職籃中佔有一席之地。

b. 德瑞爾(Derrell Cunegin):在來台之前,德瑞爾其實算是半個老江湖了,早在大陸職籃(同樣名為CBA)及其他幾個小聯盟混過,是他在台發展的最大資產。德瑞爾198公分的勻稱體型,加上左撇子的優勢及相當出色的低位進攻和進攻籃板,在欠缺大號球員的隊上,他的存在更形重要。

c. 吉拉(Gerard Arcement):他195公分卻瘦削的體型讓他在人才濟濟的美國籃壇有如沙漠裡的一粒沙,因此他特別勤練手上功夫,中距離跳投及禁區放短球都很有一手。

d. 杜威(Dwight Myvett):CBA元年時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名外籍後衛,185公分,80公斤的美式後衛標準身材,控球節奏佳,企圖心強,防守拼命,又有速度,實在很難讓人不注意到他。

e. 盧傑瑞(Jerry Lew):在此要特別提到這名球員,他是旅美華僑球員盧傑瑞。身高僅178公分,為美華籃界公認的後衛人才,靈敏的身手及控球功夫正對幸福水泥隊的胃口,特地請僑委會允許,讓他順利拿到中華民國護照,以本國身分與賽。

2. 裕隆恐龍:於民國五十三年率先籌組國內第一支企業球隊裕隆男籃,同時兼任當時全國籃球領導單位龍頭,推動籃運不遺餘力,不但是國內最老牌球隊,更在82-83年第四季社甲聯賽創下十八連勝的空前紀錄,贏得第一座聯賽錦標。李雲光、蔡福財、東方介德、林建平、許東慶、邱宗志等人,都來自於此,總教練更是有鐵血教練之稱的已故國手錢一飛。

外籍球員:

a. 奈特(Chris Knight):畢業於美國洛杉磯羅耀拉大學(LMU,Loyola University),大學時代即代表母校遠征過西班牙及加拿大,畢業後也曾在墨西哥和香港各打過一年球。主打四號及五號位置的他,雖然體重稍嫌不夠,但在抓阻攻的時間點上是恰到好處,在當時與另一位洋將班尼,組成當年CBA中有名的雙塔。

b. 班尼(Arlando Bennett):初期有名的外籍球員之一,畢業於全美名校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在校效力三年間,幫助球隊在NCAA六十四強賽中打進三十二強,是當時校內的主力中鋒,並有著十八分的平均得分及場均七個籃板球的紀錄。

c. 莫爾(Brenton Morre):綽號黑旋風的莫爾,從聯賽、職籃選秀、熱身賽乃至瓊斯盃籃賽,他始終是裕隆隊的最愛。以200公分的體型主打大前鋒,不時與奈特或班尼組成強力禁區,籃板、助攻、得分之外,更可以將射程拉至三分線,屬於全方位的球員。經邱宗志的推薦從美國遠道而來,不僅個人技巧出眾,團隊意識也相當好,並在沒有比賽或有空時,就往健身房跑或培訓體能的這點,實是國內球員值得學習的。

d. 克拉克(Mark Clark):美國NBA最偉大及有名的教練之一,前費城七六人隊教頭Wally Jones曾說:「馬克是這個國家我看過最快速的球員。」他說的馬克就是克拉克,密西西比谷州立大學(Mississippi Valley State University)的當家控球後衛。他的快,讓紀錄來說明,大四期間,整個球季二十七場比賽,平均每場4.4次助攻、1.6次抄截及6.9分;在洛杉磯一個夏季聯盟當中,出賽六場上場時間場均30.8分鐘、助攻5.9次、抄截2.6次、得分10分加上1.5個籃板,罰球命中率更高達八成,並擅長做球,可以把原本極冷清的比賽變得熱鬧沸騰,Wally Jones的推崇是其來有自的。

e. 漢尼伯(Roderick Hannibal):雖是CBA二年才加入裕隆,但小弟私心,一定要介紹他一番。到目前為止小弟最喜愛的洋將非他莫屬,身高192,體重88,對裕隆隊來說,漢尼伯的到來不啻是一劑強心針,來台第一戰即破單場最高得分紀錄,球路刁鑽,又擅長防守,曾獲單月MVP,為CBA公認的最佳第六人。而且當時裕隆與世敵宏國對戰時,他與宏國洋將電波兩人的一時瑜亮,一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

在此,我們先介紹當時職籃元年四隊中兩隊的小簡介及洋將群,宏國及泰瑞兩隊,就留待我們下次再見。

to be continue…

圖片來源/網路

文/Jason

arrow
arrow

    li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