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當今影壇,若說到最有影響力的導演,小編猜想大家應該多半會想到史蒂芬史匹柏、山姆曼德斯、馬丁史柯西斯,或是昆汀塔倫提諾等近年來活躍於好萊塢的當紅導演,然而若要從影史百年的觀點來說,就小編個人的看法,希區考克無疑是最沒有爭議的"導演中的導演",他所建立的獨特個人風格,甚至影響了英語語彙,產生了一個專有名詞:Hitchcockian。由於剛好MAX台即將於四月推出多部導演的代表作,讓小編決定將這位影壇最有影響力的懸疑片名導做個簡單的介紹。

亞佛烈約瑟夫希區考克(Alfred Joseph Hitchcock),在1899年8月13日出生於英國倫敦,一位平凡菜販的兒子,身為嚴格羅馬天主教家庭中的老么,他求學期間上的是教會學校,並且從小在父親的嚴格管教下成長,但卻仍壓抑不了他充滿創造力與想像力的天賦,因此從小就是個讓老爸頭痛的頑皮兒子[註1],但也是因為他的這些特質,讓他得以創造出日後影響影壇的作品。

在他老爸死去的那一年,15歲的希區考克在電報公司得到生平第一份工作,而他對電影的興趣也正是此時開始產生,他開始經常造訪戲院並大量閱讀美國商業期刊上的相關訊息。1920年時,希區考克在一家新成立的美商投資片廠裡,得到一份設計電影字幕[註2]的工作,不久後便攬下該片廠所有影片的字幕設計。1923年,因當時執導《Always Tell Your Wife》的導演生病了,希區考克接替他完成該片,而由於成品表現不俗,令片商對他印象深刻,因此立即指派他執導新片《Number 13》,雖然後來因片廠關閉導致該片無法完成,卻也從此開啟了希區考克的導演之路。

後來希區考克受僱於另一家片廠,擔任多部影片的副導演,並兼任編劇、字幕、藝術設計等工作。直到1925年,片廠終於再次指派他執導一部名為《The Pleasure Garden》的新片,不過一般來說,影壇公認的希區考克第一部代表作,應該是1927年的《房客》(The Lodger)。該片運用了許多所謂「希區考克式影片」(Hitchcockian film)的元素,如:懸疑的劇情、金髮女子、與被冤枉的無辜者等,成功贏得票房與影評的雙重肯定。1929年,希區考克接下《敲詐》(Blackmail)一片的導演之職,在他的極力爭取下,該片成為導演個人與英國影壇的第一部有聲電影,也讓他得以在片中大玩聲音魔法,例如在女主角自衛殺人後,當她與鄰居對談時,為強化她失魂落魄的精神狀況,導演不斷讓她心中重複幻聽對話中的「刀」字,以反映出她內心的混亂,也讓觀影者能更強烈感受到女主角精神緊繃的情形,而這正是以往默片時期所無法呈現的效果。

從希區考克完成第一部有聲電影,直到他舉家搬到美國為止,總共陸續完成了16部影片,包括《擒兇記》(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34)、《國防大機密》(The 39 Steps, 1935)[註3]、《間諜末日》(Secret Agent, 1936)、《貴婦失蹤案》(The Lady Vanishes, 1938)…等,這些影片不但讓他建立起非常鮮明的導演風格,也讓他在美國打開知名度,而吸引美國片商邀請他前往好萊塢發展。

希區考克首部執導的美國片是改編自英籍女作家茉莉兒(Daphne Du Maurier)同名原著的《蝴蝶夢》(Rebecca, 1940),由瓊芳登(Joan Fontaine)與當時已是大明星的勞倫斯奧利佛(Laurence Olivier)主演。這部融合懸疑劇情與浪漫愛情的電影不但立即票房告捷,而且於隔年獲得奧斯卡11項提名,最後贏得最佳攝影與最佳影片兩項大獎,也讓入圍影后的女主角瓊芳登一舉成名,也正式確立希區考克得以在好萊塢影壇呼風喚雨的地位。

在而後的二十年間,是希區考克最多產的高峰期,這時期的代表作包括《深閨疑雲》(Suspicion, 1941)、《海角擒兇》(Saboteur, 1942)、《意亂情迷》(Spellbound, 1945)、《美人計》(Notorious, 1946)、《奪魂索》(Rope, 1948)、《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電話情殺案》(Dial M for Murder, 1954)、《後窗》(Rear Window, 1954)、《捉賊記》(To Catch a Thief, 1955)、《擒兇記》(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56)、《迷魂記》(Vertigo, 1958)、與《北西北》(North by Northwest, 1959)等二十多部片,這些片通常都有強烈的「希區考克式」風格[註4],不但建立了他的導演標記,也成為影壇後輩奉為圭臬的學習典範。

【迷魂記】

從六○年代後,由於健康情況逐漸走下坡,導致希區考克的電影作品產量大減,這時期他的第48部作品《驚魂記》(Psycho, 1960)應該算是他最為人知的代表作,片中那一幕令人喘不過氣、步步驚魂的浴室殺人場景,是所有影視相關科系學生必看的影史經典,觀眾更可以在多部電影中看到這部片的影子(金獎導演葛斯范桑更於1998年,以相似度高達97%的場景將本片翻拍為《1999驚魂記》,以此向大師致敬)。美國電影協會甚至還票選本片為影史最讓人心跳加快的影片第一名,可見本片對當代電影的重要性。

【驚魂記】

 

1963年,希區考克離開合作多年的華納兄弟片廠,轉換到環球片廠,並推出在新東家的第一部作品《鳥》(The Birds),再次成功贏得票房與影評的盛讚。不過此時導演持續為健康問題所困,因此產量更是大幅縮減,之後十餘年推出的作品,僅有《豔賊》(Marnie, 1964)、《衝破鐵幕》(Torn Curtain, 1966)、《黃寶石》(Topaz, 1969)、《狂兇記》(Frenzy, 1972)、與最後一部《大巧局》(Family Plot, 1976)。

希區考克生平共導了54部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六次,卻從未贏得小金人,只在1967年時得到一座肯定他對影壇貢獻的紀念獎,此事應該算是希區考克生平最大的遺憾吧。然而相較於他留給後世豐富的影像遺產,注定名留青史的這位「緊張大師」(The Master of Suspense)是否曾抱回奧斯卡獎,似乎已經不再重要了。

PS. 希區考克有個非常讓影迷津津樂道的導演印記,就是他很愛在自己的影片中跑龍套(生平54部電影中,現身其中39部)。在以下七部影片中,他都有讓人驚鴻一瞥的演出,眼尖的影迷可以在觀賞以下影片時,仔細搜尋導演的身影,會是一種另類的觀影樂趣哦!

【MAX台四月希區考克影展】

 ★《辣手摧花 》(Shadow of a Doubt)

播出時間:4/07 19:00、4/09 05:15、4/10 09:00、4/13 03:00、4/13 17:00

大綱:查理叔叔是個工於心計的可怕殺手,他試圖和姪女成為好友,但不久姪女就開始懷疑叔叔正是傳說中的兇手,於是一場貓捉老鼠的心理攻防戰即將展開…

★《電話情殺案 》(Dial M for Murder)

播出時間:4/07 21:00、4/08 03:15、4/09 07:00、4/10 17:00、4/11 10:45、4/12 01:00、4/13 15:00

大綱:改編自百老匯音樂劇。一個倫敦網球教練計劃了一樁完美的謀殺,僱用殺手除掉有錢妻子以侵占其財產,當殺手反被妻子自衛殺死後,他又再次設計誣陷證據,要讓妻子因殺人罪而入獄…

★《火車怪客 》(Strangers on a Train)

播出時間:4/14 19:15、4/16 05:15、4/17 09:00、4/20 03:00、4/20 17:15

大綱:一趟詭異的火車之旅,網球明星蓋憎恨他不忠的妻子,而身份神秘的布諾憎恨他的父親,在火車上相談甚歡的兩人,開玩笑似地談起,若能替對方除掉心頭大患,似乎是個完美之計…

★《迷魂記 》(Vertigo)

播出時間:4/14 21:00、4/15 03:00、4/16 07:00、4/17 16:45、4/18 10:45、4/19 01:10、4/20 15:00

大綱:警探史考特(詹姆斯史都華)因患有懼高症,導致無法及時拯救同僚而引咎辭職。後來他的老同學僱用他來監視自己的老婆茱蒂(金露華),不料史考特反而愛上了茱蒂,而故事從這裡才真正開始…

★《驚魂記 》(Psycho)

播出時間:4/21 19:00、4/23 05:00、4/24 07:00

大綱:改編自羅勃布洛區的小說,捲款潛逃的女秘書投宿於一家偏遠小旅館,沒想到旅館主人諾曼貝茲竟是個戀母情結的變態殺人魔…

★《鳥 》(The Birds)

播出時間:4/21 21:00、4/22 03:00、4/23 07:00、4/24 17:00、4/25 10:45、4/26 01:00、4/27 15:00

大綱:本片是影史上以人類對抗大自然為題,所拍過最純粹、最可怕的一部電影。這個駭人聽聞的故事裡,成群的鳥一隻隻飛到波地加灣的樹林裡,要對文明世界展開一場血腥的報復…

★《狂兇記 》(Frenzy)

播出時間:4/28 21:00、4/29 05:00、4/30 07:00

大綱:本片是希區考克重要作品之一。一對恩愛夫妻,前往摩洛哥渡假旅遊途。卻因被人錯認身分,而讓一趟原本開心愉快的行程,在一夕間變成一場可怕的噩夢…

【同場加映】希區考克同名舊作重新翻拍《房客》(The Lodger, 2008)

播出時間:3/19 15:00、3/19 23:00、3/20 13:00、3/21 03:00


內文附註:

[1]

在他約十歲左右時,有次闖了禍之後,他老爸還把他給直接送到警察局,當時執勤的警官在看完他老爸寫的紙條後,就把他給關進了囚室…十分鐘後把小希區考克放出來後,還告誡他「這就是不守規矩的人會得到的下場」,而這起事件或許就是他影片中常表現出對警方的恐懼、被冤枉的主角等劇情的起因。

[2]

因為當時電影為默片,劇中人的台詞都是以字幕呈現。

[3]

《國防大機密》是希區考克首次將"麥高芬"手法介紹給觀眾認識的代表作。而"麥高芬"這名詞,指的是一種推動電影情節的敘事手法,通常是一件原本眾人追逐、看似重要的物品(像是機密文件、貴重珠寶、鉅款…),但是在劇情展開後,這項物品卻會變得越來越不重要,甚至可能完全被人遺忘。基本上,"麥高芬"到底是什麼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主角們在劇中的情緒轉折,以及追尋該物品時經歷的過程。

[4]

指常出現以下元素的希區考克影片:鳥、懸疑情節、觀眾=偷窺狂、"麥高芬"手法、平凡人物、被冤枉者、迷人的罪犯、樓梯、火車、母親、白蘭地、性感、金髮女子、無聲的場景、數字13、網球、從高處掉落、完美的謀殺…等。


文/Carrie

arrow
arrow

    li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